她的仄徑:不敢不為之

「我們所需要的是忠耿地作平凡的事,堅毅地負起責任,而又為著超越自己的目標而付出代價的人。……除非我們悟到我們是迷失的,我們不能尋回自己。」<迷失的一代>蘇恩佩

2022,十年又過去了,在蘇恩佩逝世四十周年的復活節,重讀十年前自己寫過的。無論幾窄幾難的路,都要繼續走下去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二零一二年四月,是蘇恩佩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。被恩佩生命摯友們邀請肩負策劃「把火種撒在地上– 蘇恩佩生命反思會」的重任,實在不敢為之,更不敢不為之。

作為前突破同工,蘇恩佩是眾所周知的突破創辦人,機構的「祖師婆婆」;我對這名字固然熟悉,卻又實在陌生。加入突破機構的時候,恩佩已離世十多年了。我從沒有見過她,對她的認識,只有透過眾突破前輩不斷的憶述中瞥見她的影兒,依稀記得讀過她一些文章,在昔日影象中聽過她一兩句柔聲細語。

一個逝世整整三十年的女子,為何仍有那麼多人懷念她?辦紀念晚會,期望讓新一代青年人認識蘇恩佩,啟發他們更熱愛生命、積極參與改變社會──真的會有青年人來嗎?紀念活動要怎麼辦?我帶著戰競的心情,接過這個任務。

* * *

六、七十年代,正是香港社會動盪不安的年頭,香港經歷急劇變化,經濟加速發展的同時,政府部門貪污成風,「黃賭毒黑」問題猖獗,住屋、衛生、環境、教育、醫療等社會建設千瘡百孔,香港人難以在當中安身立命。蘇恩佩看到的,是「一個階級分明、貧富懸殊的社會」,「是一個混亂不堪、令人窒息的社會」。 1  

認真翻看蘇恩佩的散文及小說文集,嘗試從她的字裡行間去感受她對香港社會的悲憤,分享她對生命的熱情和奮進。正當蘇恩佩想為香港這城市多作一點時,她卻確診患上了甲狀腺癌,自此每分每刻,無不與病魔博鬥。她強烈地為著人世間的罪惡而悲傷,強烈地感到自己的不足,向上帝呼喊:「上帝啊,我能為這城市做什麼?我有的只是一個病弱的身軀、一隻禿筆。」 2

面對上帝的揀選,我們或許只有兩個選擇:「充耳不聞」,或「是的,我願意」。但一個癌症病人,還要作這個決定嗎?不是可以「免役」嗎?到底是上帝揀選了這個荏弱的女子,還是她硬要逞強為主作工?

七十年代初,蘇恩佩的癌症復發,原打算到新加坡養病的她,竟先後在幾年間分別在新加坡及香港創立了《前哨》及《突破》雜誌,還要繼續寫作,辦輔導,後期更創辦《突破少年》雜誌,忙得不可開交。坦白說,閱讀蘇恩佩的文章,我一方面恨她沒有好好休息,不懂愛惜自己的身體,一方面卻又質疑為何上帝要對她這樣嚴厲,如此多重擔壓在她身上。當我讀到她的自傳式小說 《仄徑》時,我彷彿找到了一點亮光。我嘗試抽取其中片段,改編成短劇《她的仄徑》,希望藉小說中三個人物角色司徒苑、林達輝及張崇清的對白,與反思會觀眾分享蘇恩佩的心路歷程。


清:最近我一直係度諗,「完全委身基督」係乜野意思。嗱,我地返工,總有放工時間;打工又可以揀全職、半職或散工;就算點忙,都無話完全奉獻晒所有。所以我唔係好明乜野叫做「完全委身」。我知道你過來呢邊係讀神學,我想問,一個基督徒可唔可以局部委身比基督架?(司徒苑想開口說話,清接著說)

清:我係話,一個基督徒可唔可以俾自己保留番一部份主權呢?當然,我地都希望有屬靈的福分,我地都知道神的旨意係最好的,但係呢一種想法係從永恆的角度來睇;如果從現實生活來睇,可能就唔係最好架啦。假如神的旨意係要我掃街,咁從實際生活來講,咁樣遵從神的旨意係咪太可憐呢?

苑:神的旨意未必如你所想咁樣…… (司徒苑未說完,清接著說)

清:(投入自己的思考中)我又點知乜野係神的旨意?(困惑地)我覺得好漂渺、好難明白呀!就算我將前途交在神手裡面,我點肯定佢的安排係我鐘意架呢?將一切選擇權交比神,哇,好冒險呀!而且,咁樣做人好似唔係好負責任。所以我想知,基督徒可唔可以局部委身比基督呢?

苑:(細心聆聽著,點頭表示明白清的困惑,稍為想想)呢個唔係「可唔可以」的問題,而係意志上抉擇的問題。我諗,實際上大多數基督徒都係過緊,你所講的果種局部委身的生活。神俾左好多自由我地去選擇點樣過生活 (懇切地說) 其實神的旨意同人的選擇可以係無衝突架。


當我重溫幾個月前寫下的這段,看到的竟然不是我對蘇恩佩生命的註釋,而是恩佩前輩對我的敦促和提醒,反映了我當下對委身基督的掙扎。

改編短劇的當時,我巳從全職生涯退下了一段日子,一邊做些兼職工作,一邊等候上帝差派下一個任務。當我開始等得不耐煩時,上帝藉恩佩的文字提醒我,其實「神的旨意跟人的選擇是沒有衝突的」。3 恩佩站在十字路口,順著上帝的帶領,也是她的選擇,無論幾窄幾難的路,都繼續走下去。三十年後,恩佩的文字,依然觸動。就在那刻,我釋去疑慮,更深明白這次反思會的意義。

2012年4月12日,除了戲劇和音樂演出之外,一眾曾受恩佩激勵及教導的好友和後輩,分享他們眼中的蘇恩佩,如何以生命啟發他們,以及過去三十年來對他們的影響。

這天晚上,當我望著魚貫進場的人群,當中有老有少,席間接近八百位來賓;反思會後,這邊廂有一位中年校長走過來跟我說,他曾經如何受恩佩栽培和啟發;那邊廂另一位青年朋友趣味盎然地分享,她被恩佩前輩仄徑般的生命所感動。我更確信,上帝再一次藉恩佩的生命向我們說話。

路加福音十二章49節形容主耶穌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,使火著起來;蘇恩佩接過火棒,把生命的火種傳開。我猜想,蘇恩佩當日面對那些又大又難的挑戰,憑她自己,絶對不敢為之;然而當她慎而重之地接過上帝交托的使命,她更是不敢不為之。上帝藉著恩佩軟弱的身驅,成就祂對一代人的生命工程。

* **

今天,正如恩佩前輩在<迷失的一代>中指出,我們需要忠實地生活:「然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勇氣地正視現實,忠實地生活的人。我們不一定需要出類拔萃之才,我們更不需要只會在奮興會中高呼口號的人;我們需要的是認清自己,認清現實,而又沒有失去那燃在我們裡面性靈的火花的人;我們所需要的是忠耿地作平凡的事,堅毅地負起責任,而又為著超越自己的目標而付出代價的人。……除非我們悟到我們是迷失的,我們不能尋回自己。」4

近來我重新投入全職工作,盼望我能認清自己,學習「忠耿地作平凡事,堅毅地負起責任
」,竭力保存裡面那點靈火,接過上帝「另一項任務」。憑己力我真的不敢為之,然而,
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不敢不為之。

1 蘇恩佩:〈我們的城市〉,《蘇恩佩文集》第1冊(散文。書信),香港:突破出版社,1987,頁183。
2 蘇恩佩:〈我能為這城市做什麼?〉,同上,頁140。
3 蘇恩佩:〈仄徑〉,《蘇恩佩文集》第2冊(戲劇。小說),香港:突破出版社,1987,頁261。
4 蘇恩佩:〈迷失的一代〉,《蘇恩佩文集》第1冊(散文。書信),香港:突破出版社,1987,頁73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