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尋找個人工作方向,探索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,很多人都以為只是青年人的玩意;然而人生路漫漫,面對不同際遇,無論在哪個年紀,可能都會遇上人生急轉彎的情況。
有朋友做了多年投資銀行工作,收入雖然相當不俗,壓力卻非常大;人到中年,感覺如此下去只會有錢沒命享,決定提早退休,開辦慈善事業,用自己人生下半場來回饋社會。又有人當了好幾年建築師,卻發現自己原來還是最喜歡下廚,毅然放下引以為傲的建築項目,跑去開了一間私房菜。亦有青年朋友選擇「劈砲唔撈」,從商業環境中退下來,離開朝九晚X「趕死線」績效先決的生活模式,改為從事作息較自由的劇場工作。
人生總有一些時刻,我們作出了重大的改變,回過神來,連自己都感到意外。當親朋戚友對我們的轉變表現驚訝時,我們的決心會動搖,會懷疑自己是否一時衝動,會怪自己當初考量不足。一路走來,社會潛而默化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決定。無論是大眾媒體、長輩、父母或是朋友們,彷彿都在傳遞一個集體訊息──應該趁年輕置業安居,結婚生子,最好在工作上能獲得專業資格、到某個年齡便要賺取幾多桶金、攀升至某個社會地位云云。這一切的確是美好的,也令人艷羨的。然而,當一個人靜下來時,卻會反覆問自己,到底哪樣的生活才是自己的渴求?還是別人對你的期望?怎樣的人生才是最滿足快樂的?
假如內裡充滿熱情的信念未能實踐,渴望追求的夢想不斷被壓抑,每天的生活無論看似多成功,總會有種空洞苦悶的感覺。一次人生急轉彎,或許會令自己失去一些眾人都認為美好的事物,卻可能讓你尋回自己快樂的所在。如果這正是你當下的感受,我們當珍惜那份衝動,感謝那股傻勁,因為他幫助你釋放內心被隱藏巳久的真我。
真我有很多面向,喜愛效率投入繁瑣工作的是「我」,同時享受閒懶熱愛下廚的也是「我」。可惜我們往往只讓前者充當人生代言人,因為他代表著社會認可的典範;而後者,就被我們「打入冷宮」,從來得不著肯定和接納。讓冷宮中的「我」出來透透氣吧!讓這一面的「我」也可伸展一下筋骨,讓自己開開心心地過一次另類生活!這並不代表我們要馬上改變目前的工作,可能來一次中場休息,又或是過一個悠長假期,讓自己用點時間安靜下來,做點平時不會做卻很想做的事,慢僈地感受人生。當那個「我」決定改變生活模式,說不定會讓你從此投入另一個世界,開展一條更寬廣的路呢!兜兜轉轉,儘管將來又回到原來的工作環境裡,但人生閱歷巳不再一樣,「我」活得更真實自由。
老生常談,人生的選擇必然有得有失,在乎什麼是你最珍惜的。依我來說,每個階段都有新鮮驚喜,也有意想不到的生活體驗,不是比呆悶在某一個光景來得更有創意更好玩嗎?